阿里康网
甲状腺结节
快速搜索

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

2015年05月30日

  概述:

  根据甲状腺结节的主要临床表现,如颈部肿块、颈部胀闷、咽有阻塞感,或伴有声音嘶哑等,归属于中医学“瘿瘤”证的范畴。

  中医中药治疗瘿瘤的历史源远流长。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关于瘿的记载,如《吕氏春秋·尽数篇》“轻水所,多秃与瘿人”。说明当时已观察到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有关。《神农本草经》是秦汉以前数百年用药经验的朴素总结,其中也有海藻“主瘿瘤气”的记载。晋代葛洪的《肘后方》首先谈及海藻及昆布治疗瘿病。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中,分别论述过瘿瘤等病的针灸取穴治疗,书中记载了许多特效方药,如海藻、昆布、羊靥治疗瘿瘤。明代陈实功《外科正宗·瘿瘤论》里提出瘿病主要病理是气、痰、瘀雍结而成:“夫人生瘿瘤之症,非阴阳正气结肿,乃五脏瘀血、浊气、痰滞而成”。明清时期在治法组方创制了许多治瘿的方剂,如海藻玉壶汤、四海舒郁丸等至今仍在使用。

  分类:

  根据瘿瘤的病因及局部表现,古代医家有不同的分类。《千金要方·瘿瘤》提出石瘿、气瘿、劳瘿、土瘿、忧瘿等五瘿的分类名称。《圣济总录·瘿瘤门》称:“石瘿、泥瘿、劳瘿、忧瘿、气瘿是为五瘿。”《三因方·瘿瘤证治》主要根据瘿病局部症状不同,提出了另外一种分类法:“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;皮色不变,即名肉瘿;筋脉结节,名筋瘿;赤脉交络者,名血瘿;随忧愁消失者名气瘿。”现在为了便于辨证治疗,结合现代应用中药防治瘿瘤的研究成果,对瘿瘤应主要区分下列情况。

  1.气瘿:气瘿是指颈部漫肿,肿块柔软无痛,可随喜怒而消长的瘿病,相当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。

  2.肉瘿:肉瘿是指颈部肿块局限而柔韧者,相当于结节性甲状腺肿。

  3.石瘿:石瘿是指颈部结节或肿块,坚硬如石,不可移动者。相当于甲状腺癌、桥本甲状腺炎、慢性纤维化甲状腺炎。

  病因病机:

  1.水土失宜:因居位高山地区,易感受山岚瘴气,或久饮沙水,瘴气及沙水入脉中,博结颈下而成瘿瘤。

  2.情志内伤:由于长期郁忿恼怒或忧思郁虑,使气机郁滞,肝气失于条达,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,气滞痰凝,壅结颈前,形成瘿瘤。痰气凝滞日久,使血液的运行亦受到障碍而产生血行瘀滞,可致瘿肿乃至结节。正如《济生方·瘿瘤论治》说:“夫瘿瘤者,多由喜怒不节,忧思过度,而成斯疾焉。大抵人之气血,循环一身,常欲无滞留之患,调摄失宜,气滞血滞,为瘿为瘤。”

  3.饮食失调:饮食失调,一则影响脾胃功能,使脾失健运,不能运化水湿,聚而生痰;二则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,痰气瘀结颈前而发为瘿瘤。

  总之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,脾失健运,痰湿内生,气血瘀滞,痰湿凝结颈前,日久引起血脉瘀阻,以气、痰、瘀三者合而为患。瘿瘤之症,虽有气滞、痰凝、血瘀之别,但其发病之内在因素,即是人体正气虚弱。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有着密切关系,由于正气不足,以至病邪乘虚而入,结聚于经络、脏腑,导致气滞、痰凝、血瘀等病理变化,酿成瘿瘤之病。《内经》云: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所以在治疗时要注意正气的盛衰,衡量正邪之间的关系,若病延日久之证,当重视扶正之法,攻伐之中尚须顾及正气。

相关阅读